

“明天就要开庭了,但是我所在的地方是疫情中风险区,无法到庭参与庭审,怎么办?”
“法官,我被隔离了,现在根本出不来呀!”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法院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坚持“两手准备”“两线作战”,一方面组织员额法官全力以赴加快办案节奏,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当事人处于风险区的已排期案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智能化云庭审的方式进行线上庭审,让行动受限的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参与整个庭审的过程,极大地方便了诉讼当事人,真正实现了疫情防控与审判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好友欠款引诉讼,巧用线上调解止纠纷
4月19日上午,杨店人民法庭通过互联网庭审系统成功在线调解了程某某与吴某某民间借贷一案。此案中的原、被告原为好友,2017年,被告吴某某需资金周转为由向程某某借款10万,2020年1月再次借款5万,合计15万元,到期后却并未及时偿还全部欠款及利息。程某某多次讨要无果,遂一纸诉状将吴某某告至法院,引起诉讼。
受理此案的陈新玲法官看到昔日的好友因为借款闹到要翻脸的地步,决定先行调解,希望将纠纷解决在庭前、将矛盾化解在源头。经过她多次“背对背”的释法说理,原、被告终于同意来到法院“面对面”沟通。但因被告远在外地,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场参加调解,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陈新玲法官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网上调解此案。调解前,法官助理耐心指导双方当事人通过手机进入网络庭审系统,开庭时原、被告双方顺利“来到”现场,在视频中确认身份信息,完成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及调解笔录签字等环节,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云”化解涉企纠纷,服务营商环境不打烊
4月19日下午,民事审判第二庭法官董劲松通过网络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涉企租赁合同纠纷,为涉案企业及时解忧,避免涉案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本案原告为经营电影院曾与被告签署商业楼租赁合同。合同约定当该商业楼的招商规模及开业率不足85%时,原告可与被告解约,现原告认为被告招商规模及开业率未达到约定份额,要求解约未果,遂诉至孝南区法院。
该案件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乎到双方企业的切身利益,更是与优化孝南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董劲松法官受理该案后,考虑到原、被告公司委托诉讼代理人均远在外地,线下诉讼活动不便进行,董劲松和书记员魏铮坚持通过电话、微信与双方代理人保持联系,及时有效推进案件办理,并决定通过线上庭审的方式视频连线远程审理该案件,既减少人员聚集又不耽误诉讼服务。
下午3时,庭审顺利开始。双方当事人通过“易审”互联网庭审系统,与审判长同框隔空对话。在充分告知原告、被告线上诉讼权利义务后,庭审流畅进行。
庭审结束后,双方代理人纷纷点赞这一举措,表示这一做法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更让他们获得了一次便捷又高效的诉讼体验。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孝南区法院充分发挥“智慧法院”的作用,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多形式、多渠道,以实实在在的司法举措为群众提供便利,切实把能力作风建设要求转化为忠诚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易审”互联网庭审系统、湖北移动微法院远程庭审以及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线上方式解决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不仅最大限度阻隔疫情传播,更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