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工学结合 互动互促

时间: 2012-06-13 15:49 点击量: 11481
  作为孝南区“十佳学习型党员干部”,我就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学习感悟谈谈认识和体会。

  1、领导重视,营造学习氛围。

    其实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孝南区法院,最初也有知识够用,无需再刻苦学习的想法,但当我看到很多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途径学习各种知识,并且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能力和智慧应用到工作中,使自己的工作抓得更出色,我再次感到学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好干部终身的事业,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负重托。从此,我经常阅读党报党刊和专业杂志,关注主流媒体信息资讯,学习区委、区政府领导的的讲话精神,研读我区领导干部的理论文章。我渐渐发现,他们全面、深刻、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构想,是他们平时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的结果,也是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结晶,更是他们把知识作为推动孝南各项工作的胆识和魄力的体现。我很庆幸自己处于这种学风浓厚、求真务实的环境中,使我不敢懈怠,永葆旺盛的学习新知识、破解新问题的求知心。

    2、制度安排,保障学习效果。

    我们每个单位、系统都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学习制度,对干部的学习培训不仅仅只是形式上重视,而且有相应的时间、物质、激励等措施配套。在选人、用人上制度上也形成了重学习、重知识的价值取向。孝南区法院也不例外,就我单位而言,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学习超市,购置了现代化仪器,购买了书籍,制定了学习计划。尤其是今年以来,我院每季度还要开展读书讲评会,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畅谈读书心得,共同交流提高。我深感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回报组织的殷切希望,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3、自我加压,结出学习成果。

    知识无涯,学海无边。而人生有限,精力有限。对审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自我加压,锲而不舍地去研究它。法官的具体工作是执法办案,但是怎样才能执好法、办好案,这是我们永恒的课题。现在,会办案、办好案只是一个法官的基本功,而一个真正优秀的法官应该是办案、调研的多面手,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将个别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反过来指导实践。院长万鸿青带头撰写有针对性的调研文章和有现实价值的论文,有多篇文章在主流媒体(如中国法院网、湖北法院网、《法庭内外》、《孝感审判》、《孝感日报》等)登载;副院长朱桂林、刘杨萍、刘光辉也有多篇文章在重要媒体上刊登。最值得可喜可贺的是在最具权威和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全省法院系统学术研讨会中,我院每年都有多篇论文获奖。今年,我院有4篇学术论文荣获三等奖,得奖积分在全省基层法院名列第一,我院还荣获组织奖,受到省高级法院的高度赞扬。我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我撰写的《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向度》荣获三等奖,另一篇《文化育人细无声》获优秀论文奖。现在,我们法院已基本形成调研强院的格局,达到了提升素质和能力的效果。

    4、真学善思,突出学以致用。

    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法院的职能说大一点是执行国家法律,说实际一点就是打击犯罪、化解矛盾,为孝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我的体会是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说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空话。我曾撰写的获奖论文“从估堆到精确化”,就是针对审判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找出规范量刑,控制自由裁量,实现司法公正的路径。论文中的一些观点、建议、方法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施行的《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中有所体现;另一篇《裁判文书说理之我见》是针对法院裁判文书简单生硬、说理不强,导致社会对法院的判决不服、质疑裁判不公的现象,阐述说理的重要,讲解如何加强说理,如何通过说理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这个选题与上级要求法官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用各种方法化解矛盾相契合。今年我的论文研究方向是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法院工作机制的改革如何同社会管理方式改革一起脉动,成为孝南区改革创新的一部分。

    争做学习型干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的需要,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多出学习成果,促进成果转化,为孝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