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院新闻 > 本院动态

【守护知识产权】 孝南区法院推出“130”模式升级版 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 原创 时间: 2025-03-19 15:32 点击量: 7

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5年1月起,孝南区法院正式推出知识产权审判“130”升级版创新举措,通过简化流程、压缩审理周期、创新审判模式,为创新主体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截至3月18日,孝南区法院通过该模式高效化解16起涉企案件,生动展现了“司法速度”与“创新保护”的双重成效。 

1.JPG

此次改革以“提速增效”为核心,构建了“107”“115”“121”“130”四类案件审理时限体系,实现案件分类处理、繁简分流。其中,“107”模式要求1日内立案、7日内结案,适用于调解成功、撤诉或原告未缴纳诉讼费等简易案件;“115”模式规定1日内立案、15日内结案,适用于立案后正常送达、当庭宣判的简单案件;“121”模式针对需21日内审结的案件,涵盖无法当庭宣判但经重新送达后可快速裁决的情形;而“130”模式则聚焦复杂案件,要求30日内完成审理,重点解决送达困难、需进一步调查的案件。 

案例一:“107”模式——7日化解商标侵权纠纷

某工业有限公司发现其注册商标被一电商商家盗用,遂向法院提起诉讼。立案当日,法院通过“107”模式启动诉前调解程序,组织双方在线协商。经法官释法明理,商家承认侵权并承诺立即下架商品、赔偿损失,案件从立案到调解成功仅用时5日,原告企业负责人感慨:“没想到法院效率这么高,为我们挽回了市场声誉!” 

4.JPG

案例二:“115”模式——15日内速裁著作权权属纠纷

在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中,原告姚某发现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许可转载其原创作品,因而诉至法院。孝南区法院适用“115”模式,1日内立案并电子送达传票。庭审中,被告对侵权事实无异议,法官当庭宣判,该科技有限公司在经营平台上迅速删除侵权内容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全程仅耗时12日。

DSC_7328.JPG

承办法官熊红莲表示:“当庭宣判不仅提升了司法效率,更传递了尊重原创的鲜明导向。通过简化流程,我们希望让权利人快速感受到公平正义,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案例三:“121”模式——21日化解作品网络信息传播疑云

某知名女装品牌为经营网店,委托某电子商务公司(原告)拍摄了大量产品图及模特图,并授权原告对侵害授权作品的行为以自己名义进行维权作品。后原告发现,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三名被告王某某、阳某某及欧阳某某未经许可持续、大量使用原告前述作品用于自营网店,因此成诉。在诉讼过程中,该网店备案主体企业被注销,办公地点也已人去楼空,无法送达,一时令该案陷入僵局。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孝南区法院通过“121”模式启动补充送达程序并固定证据。重新开庭后,三名被告在法官主持下当庭与原告达成调解协议,停止侵权并赔偿3.5万元。原告企业称赞道:“送达难不再是维权‘绊脚石’,21天解决战斗,效率超预期!” 

微信图片_20240422090447.jpg

案例四:“130”模式——30日审结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

原告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案外第三人杨某某共同创作完成五部网络教育视频作品,并在网络平台公开对外销售,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后原告发现,被告张某通过技术手段下载涉案作品并通过网店售卖盗版视频,严重侵犯其知识产权,因此成诉。鉴于此案中,涉案作品网络传播途径分散且复杂,孝南区法院当即启用“130”模式,组建专业合议庭,依托“电子证据平台”快速固定侵权证据,30日内完成审理并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500元,通过整合技术资源,破解了传统审理中的“卡脖子”问题,展现了司法保护的前瞻性。 

此次改革以“提速增效”为核心,在构建“107”“115”“121”“130”四类案件审理时限体系的同时,实现案件分类处理、繁简分流。此外,孝南区法院同步推出三项配套机制:一是“诉讼全过程调解”,将调解贯穿立案、庭审、执行各环节,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二是“当庭宣判常态化”,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即时裁决,提升司法公信力;三是推广“表格式文书”,简化裁判文书格式,实现类案文书“模板化”,大幅缩短文书制作时间。

“知识产权保护贵在‘快’和‘准’。”孝南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光辉表示,“知识产权审判‘130’模式升级版不仅是流程优化,更是司法理念的升级,通过科学分层、精准施策,让简单案件驶入‘快车道’,复杂案件啃下‘硬骨头’。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区块链存证等数字化手段,加大对新兴产业、原创性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用法律手段保障新质生产力获得持续不断澎湃动能,推动司法保护能力再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采用该模式以来,孝南区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40%,当庭宣判率提升25%,当事人满意度显著提高。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法律规则,一头连着科技和市场,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联系紧密,是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就是激励创新。知识产权审判“130”模式创新改革是孝南区法院主动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不仅强化了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更以“司法速度”护航“创新热度”,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